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近现代〕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
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的日月换新的天地。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注释
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
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
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
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
故园:故乡,指韶山。
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1959年6月25日傍晚,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之久的家乡韶山,逗留到27日午后离开。毛泽东在这次返乡,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使人民非常激动欢乐,这两天成了韶山真正的节日。这首七律,是25日深夜写成的。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晓琳、唐名刚.毛泽东诗词鉴赏.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215~217页

赏析

  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逝川,是化用孔子的话,是说过去的日月。《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说自从离开韶山,在那可诅咒的旧社会,为革命东奔西忙,韶山的乡亲们却遭受了无穷的灾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在韶山的上空,韶山的大地上洒下了无数的革命先烈的鲜血,但是韶山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与反动派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七律·到韶山》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记述了诗人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出高远的思想境界。

  首联深沉地抒写了诗人对故乡神驰梦绕的思念以及对故乡人民受压迫岁月的厌憎;颔联概括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民武装与国民党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颈联赞赏神州大地各族人民的英勇斗争以及为国捐躯的烈士;尾联描绘农业生产的丰收景象和田野农民劳动归来的喜悦。全诗妙笔天成,雄浑豪迈,反映出诗人的乐观性格和宏大磅礴的胸襟气魄。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近现代〕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三

鲁迅 鲁迅〔近现代〕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近现代〕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