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诗
曹丕〔魏晋〕
友人阮元瑜早亡,伤其妻孤寡,为作此诗。
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
候雁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徊。
妾心感兮惆怅,白日急兮西颓。
守长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
怅延伫兮仰视,星月随兮天回。
徒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栖。
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友人阮瑀早早去世,因为哀伤他的妻子孤寡,所以作了此诗。
秋霜秋露交加纷纷而下,树叶凋零凄声不堪闻。
南归的大雁已在云中哀叫,燕子辞巢南归,翩然徘徊。
秋景观半日我心伤感,眼见白日很快又太阳西沉。
思念亡夫尤觉长夜漫漫,太过思念以至精神恍惚,心魂迷离。
心情惆怅,长久地等立在屋前,仰视天空,直到星月西下,长夜将晓。
尽管殷殷远望,其夫再也盼不回来,只得入房安歌,暗自可怜自己的孤栖无伴。
愁苦萦怀,不堪长久忍受,还不如随亡夫而去,最终结束这一切痛苦。
注释
寡妇:指没有丈夫的妇人
创作背景
《魏书·阮瑀传》:“瑀以十七年卒。”《文选》卷十六潘岳《寡·妇赋》李善注引曹丕《寡妇赋序》云:“陈留阮元瑜与余有旧,薄命早亡,故作斯赋以叙其妻子悲苦之情,命王粲等并作之。”且据《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阮瑀卒于建安十七年(212年)。此诗或亦当时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夏传才主编;夏传才,唐绍忠校注,曹丕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06,第5-6页
赏析
这首诗乃代阮瑀寡妻抒发亡夫后的孤独悲痛之情。全诗按内容可分上下两个部分。
开头四句写景:“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候雁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霜露纷下,树叶黄落。云中传来大雁的哀叫,群燕辞巢南归,翩然徘徊。这四句描绘出深秋的萧瑟景象,渲染出一片凄凉气氛。接下来二句:“妾心感兮惆怅,白日急兮西颓,”感于节物,惆怅伤怀,眼见白日很快就又西沉。这六句为上部分,写女主人公在白日的所见所感。
在文章的上部分,最后一句“白日急兮西颓”巧妙地承接了前面的描述,并预示了接下来长夜难眠的情境。这一句话“守长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更是将长夜与思念亡夫的情感紧密相连,其
简析
这首诗是曹丕代阮瑀寡妻抒发亡夫后的孤独悲痛之情。诗先写秋末初冬霜露交下、叶枯落、鸿雁鸣叫、归燕徘徊的景况,衬托出寡妇的感伤。后直叙寡妇难以遏制的思念和孤苦,从多角度写出了寡妇在漫长的夜间,对丈夫的思念以及自己的孤苦、绝望的心境。全诗全用骚体六言句式,句句用语气助词“兮”字,语调舒缓,同全诗抒发的悲伤情感和谐一致,虽属代言,但写得真切感人。
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68篇诗文 313条名句
悲从弟仲德
陶渊明〔魏晋〕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三国志注·王肃传(节选)
裴松之〔魏晋〕
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间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及建安初,王纲小设,郡举孝廉,稍迁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委政太祖,遇旦夕侍讲,为天子所爱信。至二十二年,许中百官矫制,遇虽不与谋,犹被录诣邺,转为冗散。常从太祖西征,道由孟津,过弘农王冢。太祖疑欲谒,顾问左右,左右莫对,遇乃越第进曰:“春秋之义,国君即位未逾年而卒,未成为君。弘农王即阼既浅,又为暴臣所制,降在藩国,不应谒。”太祖乃过。黄初中,出为郡守。明帝时,入为侍中、大司农。数年,病亡。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馀”。或问三馀之意,遇言“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由是诸生少从遇学,无传其朱墨者。世语曰:遇子绥,位至秘书监,亦有才学。齐王冏功臣董艾,即绥之子也。魏略以遇及贾洪、邯郸淳、薛夏、隗禧、苏林、乐详等七人为儒宗,其序曰:“从初平之元,至建安之末,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既衰,儒道尤甚。至黄初元年之后,新主乃复始扫除太学之灰炭,补旧石碑之缺坏,备博士之员录,依汉甲乙以考课。申告州郡,有欲学者,皆遣诣太学。太学始开,有弟子数百人。至太和、青龙中,中外多事,人怀避就。虽性非解学,多求诣太学。太学诸生有千数,而诸博士率皆粗疏,无以教弟子。弟子本亦避役,竟无能习学,冬来春去,岁岁如是。又虽有精者,而台阁举格太高,加不念统其大义,而问字指墨法点注之间,百人同试,度者未十。是以志学之士,遂复陵迟,而末求浮虚者各竞逐也。正始中,有诏议圜丘,普延学士。是时郎官及司徒领吏二万馀人,虽复分布,见在京师者尚且万人,而应书与议者略无几人。又是时朝堂公卿以下四百馀人,其能操笔者未有十人,多皆相从饱食而退。嗟夫!学业沈陨,乃至於此。是以私心常区区贵乎数公者,各处荒乱之际,而能守志弥敦者也。”贾洪字叔业,京兆新丰人也。好学有才,而特精於春秋左传。建安初,仕郡,举计掾,应州辟。时州中自参军事以下百馀人,唯洪与冯翊严苞。